查看原文
其他

微信在跨文化适应中扮演了何种角色? | 1月社媒领域研究新进展

2017-03-02 舒亚若 数洞社媒

导读

本栏目由北京大学新媒体研究院社会化媒体研究中心(CSMR)独家推出,国内外核心期刊、学术网站,社媒领域重磅研究学术观点为你一键呈现。每月更新,干货精选,和你一起,关注社媒领域研究新进展。

——2016年·1月——

国  内:

 微信使用对在华留学生社会融入的影响——基于上海市五所高校的调查研究

 新媒体“图像事件”的传播及其影响——以巴黎恐袭事件传播为例

 反转的是信息而不是新闻——框架理论视阈下微信公众号推文的文本结构与内容属性分析

 未来传媒生态:消失的边界与重构的版图

国  外:

•  公开还是不公开?激励性社会规范对社交网络上的隐私行为的影响(Should I Share That? Prompting Social Norms That Influence Privacy Behaviors on a Social Networking Site)

 促进还是取代?面对面、即时消息和社交网络交流的相互作用,及其对孤独感和满足感的影响(Reinforcement or Displacement? The Reciprocity of FtF, IM, and SNS Communication and Their Effects on Loneliness and Life Satisfaction)

 分享或不分享:美国、巴西和西班牙的新闻价值要素和话题的影响和社交媒体上的流行内容(TO SHARE OR NOT TO SHARE: The influence of news values and topics on popular social media content in the United States, Brazil, and Argentina )

•  个性化,社交媒体及投票:候选人的个性化强调在投票意向上的影响(Personalization, social media, and voting: Effects of candidate self-personalization on vote intention)

整理 | 舒亚若

编辑 | 廖   皮

国内

一、 微信使用对在华留学生社会融入的影响——基于上海市五所高校的调查研究

随着中国高校的世界影响力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选择远渡重洋来华攻读学位。然而,语言、文化差异不可避免地成为他们努力融入周边新环境的一大障碍。

本文以上海市五所高校的在华留学生为研究对象,旨在了解微信使用对其社会融入的影响。作者以上海市五所高校的外国留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的方式收集数据,并运用回归等定量研究方法处理数据。为了进一步探究微信使用影响在华留学生社会融入的内在原因,作者在回收问卷后随机挑选了10名留学生进行访谈。

*预测社会融入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N=384)

*主要研究变量的均值、标准差和相关矩阵

通过两面研究,作者认为,微信的使用对提高在华留学生的社会认同感和强、弱社会关系具有较大正面作用,但对于社会参与的作用则影响有限。具体而言,微信使用不仅有助于提升在华留学生的社会认同感,还能帮助他们建立中国社会强关系和弱关系。

※金恒江,张国良. (2017). 微信使用对在华留学生社会融入的影响——基于上海市五所高校的调查研究.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学学报)(1)

二、 新媒体“图像事件”的传播及其影响——以巴黎恐袭事件传播为例

新媒体时代下以图像为主的视觉传播手段发展迅猛,图像在与文字的融合传播中起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图像事件”逐渐走进大众视野。

本文以巴黎恐袭案在新媒体中的传播为例,聚焦于“图像事件”的产生原因及传播效应。作者认为,新媒体在使用终端、信息呈现、受众习惯上和图像存在着天然的联系,一定程度上促成了“图像事件”的产生;在传播效应上,巴黎恐袭案后各新媒体平台上充斥的大量图像资料,的确以真实直观的画面和细节展现出视觉传播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同时带来了更多的新闻伦理思虑:如何正确把控图像尺度,如何正确引导大众舆论,如何真实建构新闻场景,这些都成为传播效用中十分棘手的问题。

最后,作者指出:图像是把双刃剑,尺度问题应该纳入考虑范畴;另外,受众在阅读图像的时候也应具备理性的批判精神,而不是成为新媒体议程的被动接受者。

※龚清晨. (2017). 新媒体“图像事件”的传播及其影响——以巴黎恐袭事件传播为例.新闻e家(1)

三、 反转的是信息而不是新闻——框架理论视阈下微信公众号推文的文本结构与内容属性分析

反转新闻是指一类基于论坛、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发布的、反映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且具有较强舆论聚合力的新闻。如今,反转新闻频繁出现,微信公众号平台成为反转新闻的主要发布平台和传播渠道。

本文采用框架分析的研究方法,根据微信公众号推文订阅用户使用微信公众号的流程,从编排顺序、标题内容、账号认同和素材来源这四个维度对微信公众号推文的文本结构与内容属性展开分析。

研究表明,推文的发布时间、排版顺序、推文标题、主题摘要、账号名称、原创标签、链接来源、阅读量和点赞量等视觉结构符号对公众号用户的使用行为和效果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基于上述研究作者认为,对于微信公众号平台而言,推文作为内容的主要载体,不再是新闻,而是一种以满足用户需求为目的的信息或信息服务,而反转则成为一种自然而且合理的事实呈现过程。

※邓秀军,申莉.(2017). 反转的是信息而不是新闻——框架理论视阈下微信公众号推文的文本结构与内容属性分析.新媒体研究(1)

四、 未来传媒生态:消失的边界与重构的版图

全球化时代下,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VR/AR 等技术迅猛发展,正推动着新一轮传媒业生态的重构。本文从用户平台、新闻生产系统、新闻分发平台、信息终端四个展现生态变化的关键维度展开论述,刻画传媒业生态的重构历程。

用户平台的重构中,物体与环境将成为用户测量的新变量。作者预测,未来的用户平台将是人的社交平台、与人相关的物体以及与人相关的环境这三个要素互动形成的大平台。

新闻生产系统的重构中,机器、数据、“云”等一系列现代科技将大大提高未来新闻生产系统的效率,加速系统的发展。

*新闻分发平台的延展

在新闻分发平台的重构中,一方面新闻生产与新闻分发两者逐渐分离;另一方面,当互联网进入大众传播领域后,新类型的新闻分发平台不断涌现。同时作者认为,生态的重构必需伴随着新闻传播秩序的重建。

信息终端的重构中,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智能汽车将成为未来发力的三个重点领域。同时,新的人机交互方式出现,为用户带来更多的体验。

※彭兰.(2017).未来传媒生态:消失的边界与重构的版图.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学学报)(1)


国外

一、 公开还是不公开?激励性社会规范对社交网络上的隐私行为的影响(Should I Share That? Prompting Social Norms That Influence Privacy Behaviors on a Social Networking Site)

仅自己可见、好友可见、所有人可见……使用社交网络时,是否在社交网络上公开个人信息,以及公开到何种程度向来是个难以抉择的事情。

该文探究了关于社交网络“社会规范”(Social Norms)的显性线索(Explicit Cues)和隐性线索(Implicit Cues)如何影响用户在社交网络上的自我袒露(disclosure)和隐私选择。

研究建立了一个社交网站,并将界面设置成如上的几类。显性线索直接向用户展示了其它用户的选择(是否公开此条消息、隐私设置情况等),隐性线索则采用符号的形式(如暗示监视的“双眼”符号)。

研究结果显示,参与者的袒露行为是遵守袒露频率的社会规范的。隐形的社会基准线索(比如监视符号)会增加自我袒露的频率和准确度,显性线索则会起到相反的作用。同时,研究探究了这些线索如何影响隐私设定决策。结果显示,显性线索(揭示了他人的隐私设定情况的)会增加参与者设定隐私设置的苛刻程度,但隐性线索则对此没有影响。这意味着,人们会在了解了社交网络上的社会规范后,按照这种规则进行隐私设置。

※Erin L. Spottswood, Jeffrey T. Hancock, Early View (Online Version of Record published before inclusion in an issue) February 2017; Journal of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

二、 促进还是取代?面对面、即时消息和社交网络交流的相互作用,及其对孤独感和满足感的影响(Reinforcement or Displacement? The Reciprocity of FtF, IM, and SNS Communication and Their Effects on Loneliness and Life Satisfaction)

社交网站(SNSs)和即时消息(IM)等线上交流方式,是会促进还是减少人们面对面交流的频率呢?

该研究使用交叉滞后结构方程模型(Cross-lagged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从16岁以上的德国人中选取了一个代表性样本,并在2014年5月至2014年12月间进行了一个双波长期研究(Two-wave Longitudinal Study),从而探究面对面、即时消息和社交网络交流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如何影响人们的孤独感和满足感。

研究发现社交网站的使用会增加6个月后的面对面交流和即使短信交流频率。而这三者均不会影响孤独感,面对面交流和即时消息交流也并不会对生活满意度有所提升。唯一产生影响的,是社交网络的使用——它对生活满意度会有些许的提升。

※Dienlin, T., Masur, P. K., & Trepte, S. (2017). Reinforcement or Displacement? The Reciprocity of FtF, IM, and SNS Communication and Their Effects on Loneliness and Life Satisfaction. Journal of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

三、 分享或不分享:美国、巴西和西班牙的新闻价值要素和话题的影响和社交媒体上的流行内容(TO SHARE OR NOT TO SHARE: The influence of news values and topics on popular social media content in the United States, Brazil, and Argentina )

受众在传播和评估新闻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对于新闻机构而言,它们所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便是:什么样的元素能够实现在数字环境中实现病毒性传播。

该研究通过对美国、巴西、西班牙的传统媒体进行比较研究,探究具有怎样的新闻价值要素(News Values)和话题(Topics)的在线新闻能够在社会化媒体中激起更多的受众互动。

*新闻价值要素和脸书推荐与推特分享关系的多元回归模型

*新闻主题和脸书推荐与推特分享关系的多元回归模型

研究从中发现,在新闻价值要素方面,围绕人情味(Human Interest)进行的新闻受到最多的分享和推荐,而记者视为圭臬的即时性(Timeliness)和接近性(Proximity)并不受到受众的青睐。在话题方面,无论是推特还是脸书,奇闻异事都高度吸引受众互动。通过对传统媒体和在线本土媒体的流行内容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前者更多地是依赖于与政府相关的新闻以及争议性新闻价值。而在不同国家的对比研究中,研究发现,和美国或阿根廷的内容相比,巴西报道在社媒上会激起更积极的互动。

※McGregor, S. C. (2017). Personalization, social media, and voting: Effects of candidate self-personalization on vote intention. New Media & Society, 1461444816686103.

四、 个性化,社交媒体及投票:候选人的个性化强调在投票意向上的影响(Personalization, social media, and voting: Effects of candidate self-personalization on vote intention)

如今,越来越多的媒体报道和大众话语集中在政治人物的个人生活方面上。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候选人自身也开始利用社交媒体来进行自我个性化的强调(self-personalization),以此和主流的新闻媒体抗衡,对传统的模式产生了巨大冲击。

该文则聚焦于这种现象,通过一个在线实验,测试了超过一千名美国受试者对追求连任的男性/女性参议员个人性格导向/政策导向的推特的反应,探究了选民投票意向如何受到候选人个性化强调、性别、党派特征等因素的影响。

*有调节的中介模型:个性化通过社会临场感对投票意愿的条件影响

*有调节的中介模型:个性化通过准社会交往对投票意愿的条件影响

研究结果显示,进行个人化的候选人通常能引起在社会临场感(social presence)和准社会交往(parasocial interaction)方面的更高的评价,从而吸引到更多的选票。这意味着,个性化强调的推特会导致选民和候选人之间的连接感和亲密感,因此选民会更多地支持发表个人化倾向推特的候选人。当然,这这也取决于性别和候选人在政党中的地位。对于女性候选人,个性化强调只有在她们具有党内职务时才会产生作用。

※García-Perdomo, V., Salaverría, R., Kilgo, D. K., & Harlow, S. (2017). To Share or Not to Share: The influence of news values and topics on popular social media content in the United States, Brazil, and Argentina. Journalism Studies, 1-22.

△封图来源:google.com

推荐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